一、 新能源汽车微专业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据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湖北、面向全国,培养面向新能源汽车前沿领域的复合交叉性产业人才,能够系统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架构、设计原理与智能制造技术,具有新能源产业背景知识和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掌握新能源汽车数字化智能化开发等信息技术新领域技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沟通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开发、制造、系统运行与管理等工作。毕业5年后,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能胜任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专业骨干。
二、培养要求
本“微专业”主要学习新能源汽车基本运行原理、设计与检测知识,接受现代新能源汽车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内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开发、检测试验、生产销售等工作的能力。通过本人才方案的培养,学生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将数学及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提出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发满足功能需求的零部件及系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考虑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
(3)使用现代工具:学习现代汽车电子开发及仿真软件解决工程问题,具备基本的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电控系统专业技能,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与试验对比分析,在能够理解其局限性的前提下,不断进行产品迭代更新。
(4)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5)沟通:能够就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能够与行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6)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跟踪产业发展前沿,具备适应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主要课程体系
1、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科技导论 学分/课时:2/32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以新能源科学的基础知识,新技术前沿,新能源经济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为对象,基础知识与发展前沿相结合,内容涉及当前的新能源热点问题,如新能源的概念,新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的基础与前沿,以及新能源经济与政策等。
2、课程名称:动力电池与 BMS 系统 学分/课时:2/32 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以目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之一: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为主题,讲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结构、原理、参数、检测及电池管理系统。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由浅入深从动力电池概述,基础知识,性能参数到动力电池的结构,参数估计,均衡管理,使用维护等进行较全面、详细的介绍,使学习者能够对动力电池有较全面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1)动力电池发展状况及趋势;(2)动力电池基础知识;(3)动力电池相关的性能参数;(4)动力电池结构特点;(5)动力电池参数估计;(6)动力电池均衡技术;(7)动力电池使用、维护、存储管理、回收、运输等。
3、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与三电设计 学分/课时:2/32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核心的驱动系统与三电设计(电驱,电池,电控),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原理以及关键技术。主体内容包括(1)混合动力驱动基本架构分析(2)纯电动驱动系统架构(3)插电式混支(PHEV)系统架构(4)电池电机控制器开发产品及运用(5)动力电池技术(6)混合动力车与电动车驱动设计(7)机电集成式混合动力变速箱(8)电控技术。(校企联合)
4、课程名称:无人驾驶原理 学分/课时:2/32 内容简介:本课程讲解自动驾驶涉及的深度学习基本知识,包括深度强化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并通过实战项目深入理解深度学习的理论,掌握实践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学习理论、方法、算法与应用有一个较全面的综合认识,具体包括:(1)了解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及现状;(2)了解和掌握自动驾驶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3)在实际项目中能够运用自动驾驶的智能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4)为进一步研究建立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基础,本课程将注重从项目实例入手使学生理解自动驾驶的概念与原理,从自动驾驶的基本框架上理解不同自动驾驶算法之间的异同点。
5、课程名称:车载网络技术实训 学分/课时:2/32内容简介:车载网络技术实训课程是一门涵盖了汽车电子技术、网络通信、系统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车载网络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以及故障诊断协议,课程的内容包括(1)车载网络基础知识:包括车载网络的基本架构、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方式等基础知识。(2)典型车载网络系统:如CAN(控制器局域网)、LIN(局部连接网络)、Ethernet(车载以太网)以及FlexRay等。(3)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课程还会涉及到车载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例,包括网络编程、网络优化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4)前沿技术与趋势:关注车载网络技术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为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6、课程名称:汽车电子与控制实训 学分/课时:2/32内容简介:围绕汽车电控系统开发过程,面向企业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面向汽车嵌入系统设计开发系统的综合实践。本次综合实践基于产业学院的综合实践平台,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应用进行算法设计、软件系统开发和系统调试测试,从而构建能够实际应用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通过本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不仅能够初步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相关基本问题,而且具有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对所学专业有系统化的工程化概念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工程师素养,为学生毕业即将进入社会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3)课程计划
课程安排 |
课程类型 |
地点 |
新能源汽车科技导论(2学分) |
理论学习 |
(新能源中心C302) |
动力电池与BMS系统(2学分) |
理论+实验+实践 |
(新能源中心C302) |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与三电设计(2学分) |
理论+实验+实践 |
(新能源中心C302) |
无人驾驶原理(2学分) |
理论+实验+实践 |
(新能源中心C302) |
车载网络技术实训(2学分) |
实验+实践 |
(新能源中心C302) |
汽车电子与控制实训(2学分) |
实践 |
(新能源中心C302) |
备注:
1、由于微专业适应行业动态发展的特点,具体课程以实际开设为准;部分理论课程及专家讲座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形式。
2、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活页式教学,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实时调整;
3、在实践教学中,考虑选修同学的学位专业差异性,本微专业将设置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项目,更好地匹配同学们的专业与兴趣。
二、 新能源汽车微专业组织形式
(1)学生选拔
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本科大二、大三年级。
30人(若报名人数超出招生人数,根据报名学生综合条件进行筛选)。
基于新能源汽车微专业培养方案,由校企团队共同开展小班化实践实操型教学。
(2)课程形式及学分置换
本微专业计划开课6门(动态调整),每门2学分,共12学分。培养主体采取校企联合实验实践的形式,课程主体由校企团队共同开设,开设时间为教学周的周六、周日,寒暑期期间安排部分课程及企业实习实践,具体安排开课前通知。
学生可以通过本微专业学分抵扣其学位专业相关课程学分(包括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学分),具体学分抵扣或置换要求参考各学院相关规定。
(3)微专业管理模式
本专业配备班主任1名,以及研究生助教2名。学生在其专业日常教学管理中仍归学位专业管理,在本微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以及时与班主任或助教沟通。
三、 课程考核及结业要求
(1)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1)微专业所有课程采取全过程考勤管理,无故缺勤3次及以上自动退出本专业。因特殊情况请假,须提交请假申请至班主任处,每学年最多不超过3次。
2)微专业相关课程考核若出现不合格的情形,学生自动退出本专业。
3)微专业所有学生在微专业学习期间至少参加1次各类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具体竞赛清单详见教务处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学分管理细则中学科竞赛目录。
(2)结业证书与奖励
1)学生在修完本微专业且课程全部考核通过后,由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与东风HUAT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共同颁发新能源汽车微专业认证证书。
2)微专业结业时评选不超过20%的优秀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